时间:2022-10-23 03:35:36 | 浏览:328
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或者惊喜,会带来更多的变化或者惊喜。就像我,之前去在商业中心听到的都是:帅(pang)哥(zi),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现在听到的都是:帅哥,儿童英语了解一下,别走啊,还有美国理念的早教了解一下。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接触早教的原因,估计你懂了:)
在经济学中有个很简单的公式:Y(收入)=P(价格)*Q(售卖商品数量)。那么对行业而言,行业的饼能有多大,我们也可以从类似的角度来分析:
那么早教行业的饼有多大,可以用和这个公式表示:
Y(早教行业)=P(花费)*Q(适龄人口)
在政策方面,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出生人口数如上图所示,虽然2017有所下降,但是在二胎政策开放后,这个趋势应该还是上升,或者说,起码不会持续下降,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适龄人口的数量起码是个稳定的状态。
此部分我们可以用PEST模型分析:P:political,E:economical,S:social,T:technological。
在P这个方面,我们国家有多重视教育,这个不用多说,同时在2016年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强调互联网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在E这个方面,随着中国每年的GDP的增长速度,其实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例如:2016年为23821.0,2017年为25973.8,而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这是全国数据,而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周围,为什么“消费升级”可以产生?
如果大家收入是下降的,消费怎么升级,既然现在消费升级如火如荼,那么可以间接证明,大家还是开始变得更有钱。
而当大家都变得更加有钱,同时再有个小孩,那么一场持续十几年的“教育军备竞赛”即将拉开帷幕(身处此位,深有体会),而此时你将会体验到一个“真理”:教育,是终极的奢侈品。而各个家长会给孩子为这类“奢侈品”持续不断地买单。
资料来源:易观《中国互联网K12教育市场年度分析2017》
再来看S这个方面,上图是易观的数据,显示对中国在线K12教育的预测,整个饼还是越来越大的,但是K12教育是大概从5到18岁的范围,而很多家长相信“笨鸟先飞”。或者危机意识很足,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慢慢起跑线就变成从怀孕那一刻开始,那么幼儿园前期的教育市场的饼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T的方面,现在录播、直播、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在线支付等技术针对在线教育都已成熟,基本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性难题。
所以综上所述,即使Q(适龄人口)趋于稳定,但是P(花费)会上涨,也会导致Y(早教行业)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
上面我们分析出Y(早教行业)会持续增长,但是这中间隐藏一个问题:为什么适龄人口就会产生对应的花费,是否会有转化?转化率时多少?
如果想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理解“早教行业的痛点是什么”。
那么家长在教育/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的痛点有哪些?
当我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去参加金*贝、美*姆的课程时,有如下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前三条都能用在线教育很好的解决,同时线下培训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上课,听老师的指挥,但是很多活动内容都与当时的场地内容强相关,所以这些内容在家里陪孩子时是不可用的。
而且当时只是为了完成动作,家长很难记忆这些陪玩的内容,导致到家后还是“尬陪”(笔者认为这个词很关键)。而在线教育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像学习一样有预习、有听讲、有成果展示,
比如:
所以就将之前简单的互动、陪玩,或者受到场地限制的互动、陪玩类的尬陪,变成有质量的陪伴,而且是有质量的、可碎片化学习的陪伴;其并且中可以融入素质教育的因素,就不再过度展开。
还有一层是社交。
在线教育比较难解决儿童的社交,因为他们的语音、文字交流都还没有形成,更多是通过动作、眼神和肢体接触,此时需要从线上走到线下,比如同一个小区内的在线培训者的线下社群。
知道用户痛点,也需要有渠道去触碰到用户痛点,以便获得用户。关于获客的问题,首先我们先思考如下几句广告词:
预定玫瑰送挚爱的TA
爱她就带她吃***
男士一生只送一人的钻戒
这些广告词是说给谁听的?
主要是“收礼物的人”,那么我们试想下,早教服务的第一决策人是谁,第二决策人是谁,是否还有第三决策人。
笔者认为第一决策人是“家长”,早教行业的适龄人群都还比较小,更不用说购买力,所以首先决策的因素家长是否认为值得。
而家长选择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如下: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2018中国少儿在线英语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决策如上所述,其实还有第二和第三决策人,也都是家长,家长可以感受到孩子在上课是是否快乐,可以感受到孩子是否有变化,可以感受到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这个会建立反馈,而且是一个效果递增的正反馈。
综上,当我们知道痛点,并且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然后再通过有效的渠道进行传播,那么这个转化率就很可能是不错、不错的。
有了市场,也大概分析出痛点,那么该用什么硬件来提高转化哪?
尝试分析下:
而更好的,但是可能有点贵的方案是“各司其职的某种组合”。比方说:我们这个方案中即使用音箱,又使用摄像头,音响可以发号施令,知道陪玩,同时音响通过笑声、摄像头通过笑脸识别等,持续记录陪玩过程,后期给我输出陪玩结果评估时,也给我输出一些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视频。达到以硬件记录家庭生活的目的。
教育,是终极奢侈品,而早教是进入这奢侈之路的开始。
代成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产品狗,从视频巨头公司到玩智能硬件的公司,继续产品设计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有了宝宝以后才知道,这个小家伙不仅是我所有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不良情绪的最好抚慰剂。每天下班拖着疲惫回到家,对着他各种哼咿哈嘿,虽然他的语言我不能翻译理解,但是在外面所有的不快和烦恼很快都消失殆尽。最惊喜的莫过于他第一次叫“粑粑”“麻麻”,真
早教这个词这些年非常流行,不少家长也给孩子报了昂贵的早教课程。但很少有家长知道,新生儿就可以开始做早教,而且不用花什么钱,在家中就可以进行。为什么要做早教?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就做早教,是不是太心急?而且,会不会有揠苗助长,不利孩子发育
在很多教育家眼中,和宝宝玩游戏是对他成长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家长们总觉得娃要多认识字,多学几个单词才是教育,其实游戏也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培尔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对于年龄小的宝宝来说,他不能认字学词,所以
母婴市场进入飞跃式发展阶段,托育行业作为新的育婴模式日渐兴起,一直以来受到行业市场的关注和认可,在最近两年得到充分发展,并一度成为投资者眼中热门项目。为什么托育行业会如此火热?托育机构和早教中心、幼儿园的区别又在哪呢?年龄段划分首先,托育机
相信大家对于“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这句话非常的熟悉,在以前,很多人非常地推崇这句话,认为有道理,现在已经不是70后、80后“天生天养”的时代。有能力、有条件的家庭会为孩子创造最优越的学习环境,为孩子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当
执笔:张大猫编辑:张大猫定稿:欧阳比文在孩子出生之前,我们当父母的都会想着只要娃健康,生活的快乐就好,其余随缘就行,也不一定非得让他成为“学霸”,非得学业有成。不过,随着孩子出生渐渐长大后,你会发现,周围的小朋友都去上了早教班,然后效果似乎
《卡尔威特的教育》风靡全世界,经历多少年依旧畅销不衰,小卡尔经过科学的早期教育,成为像神童一样的孩子。那么,最好的早教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长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现在几乎很多小区的周围都开了早教机构,很多家长也比较焦虑,该不该把孩子送去
文|好孕姐前两天,看了一则新闻,内容大致是家长花费1万多块钱,给孩子报了一个早教班,可学了一个月孩子什么都没学,只学会了爬。这让很多家长十分气愤,纷纷要告这家早教机构。当事宝妈表示:早教机构学费高不说,关键是学的东西太浅,这些我们在家里都能
文|淘妈小巧家的孩子刚满100天,她知道我家一位亲戚是做早教的,就让我推荐这位亲戚给她,她想给孩子报名。对于上早教这个事,其实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考量。说实话,淘妈觉得不到4个月就去上早教,是有些早。如果是我家孩子,我不会这么早让孩子去的。小
周末是小雨最忙的日子,三岁的孩子在两天之内,总共要上四种课程,很多时候为了下面一节课不迟到,妈妈就让孩子在公交车上解决午饭,时间一久,小雨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了,小脸又瘦又黄,精神也不如之前足了,总是嚷着自己累,妈妈看着他瘦弱的身体,也非常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