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03:32:31 | 浏览:331
“早教”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只是有些家长会有些误解和担心。
记得有一次杨幂上金星的节目,说:
“孩子6个月就上学了,是上早教”
金星就一脸担心:
太早了点吧?
我其实很理解金星的不解,觉得这么小,就要去“上课”,小孩子太可怜了。
这或许是我们小时候被老师罚背书、写作业给弄出心理阴影了,好像“学习”一定很辛苦很累,只有“玩”才能放松。
可是对于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他们其实时时刻刻都处于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孩子来说,玩和学习,是分不开的。游戏就是孩子的主要“学习任务”。
比如玩摇铃、啃玩具、吃手、扔东西、在地上爬、试着站起来、找妈妈抱、要妈妈抱不要爸爸抱、跟小朋友抢玩具……孩子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中,积累各种感官体验、表达经验、交流经验、人际关系经验……这都是孩子自己在学习。
而爸爸妈妈平时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教他说话、给他唱儿歌、带他出去和小朋友玩、带孩子在游乐园玩滑梯、和别的孩子抢玩具了引导他好好解决……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在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丰富的环境刺激”。
比如说一岁以前,主要刺激孩子各种感官、体能的发展,那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丰富、安全的感官体验,以及运动场所;一岁半之后孩子又需要更丰富的社交机会,家长就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丰富的和其他人发互动的体验。
所以,不管是在家早教,还是在“早教班”早教,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只要都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好。
如果选择了比较好、比较专业的早教班,确实对家长会有一定帮助,比如:
如果不是很有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父母,对于“怎么跟孩子玩”,就会有点困惑。带孩子玩的东西可能不适龄,就很容易让孩子对这个东西失去兴趣,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而早教班里专业的老师,可以帮助一岁之前的孩子,通过课上的游戏来刺激孩子的感官体验,两岁左右通过游戏促进想象力、三岁左右强调规则感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
除了孩子之外,家长自己遇到育儿的困难,能获得专业的帮助。而且,专业的早教中心一定会很强调家长亲自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爸爸妈妈自己也会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亲子互动的方式,变得更理解孩子,更懂得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
3、提供充足的社交机会
除了宝宝之外,家长之间也是个良好的社交圈,家长之间的社交,不仅可以给宝宝做良好的示范,还能一起交流育儿经,互相倾诉或支持对方。
但如果家长能够在家、或者家的附近,利用自己的社交圈,给孩子提供早期成长所需的丰富环境,又是个善于汲取新知识的学习型家长,能给孩子带来高质量的陪伴,那你当然可以不报任何班,即便你身边的朋友都报名了,你也不需要焦虑的。
在家给孩子营造早教环境的小建议:
游戏就是孩子的“主要工作”,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认知、社交发展。
具体的游戏玩法建议、玩具建议,请看父母4个角度和孩子互动,是最好的教材 这篇文章中给出了三个表格建议,家长可以收藏了慢慢观看。
对孩子来说,真实的体验非常重要,孩子就是通过感官来认识这个世界。画册和电视上的花花草草,永远比不上真实世界里的花草。孩子的真实体验越丰富,用“符号”和“表象”思考的能力越强,想象力越好!
而且,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电视、iPad等电子产品,那么户外活动是个很好的代替。孩子能经历和自己平时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体验,他们的好奇心被放大了,要研究的东西更多了,自然不会只想着电子游戏了。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工作”,“早期教育”是就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而“游戏”的核心价值,不就是好玩吗?
所以,爸爸妈妈虽然是给孩子“在家做早教”,也别总想着要“教孩子”一点儿什么,别总是盯着孩子,看他参与了没?看他学会了没?总想指导孩子用这只画笔,用那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压力山大,一点游戏的乐趣都没有了。
孩子的非常喜欢模仿。与其跟他说,不如做个他看。
所以更好的引导方法是:我们蹲在孩子旁边自己玩,自己弄出一些新玩法,操作一些新工具来吸引孩子,他们自己自然会模仿学习你的新方法的。
我这个当爹当妈的超龄大儿童,我自己玩得很开心,孩子一定会受到感染,他会更加开心。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皮亚杰提出了“感知运动”这个概念。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感知和动作是他们获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
允许宝宝吸手指、咬玩具,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和宝宝玩玩具、玩“奔跑比赛”,允许孩子做家务……鼓励宝宝多看、多听、多接触、多尝试。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抠抠、摸摸、舔舔、甚至扔扔,都是值得鼓励的探索行为。
如果孩子平时是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照顾,那就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毕竟出于体力和精力上的原因,老人可能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而且让老人家频繁带孩子进行户外体能活动,也会比较吃力,于是很可能不自觉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动。
《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与早期教育指南》,作者:[美]伯顿·L·怀特((Burton L.White),世界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
书里会非常详细地讲到每个月龄的小孩,在这个阶段的举止行为、适合的玩具、和该如何玩耍、如何带动他们。自己在家给孩子做早教的爸爸妈妈十分需要!
这是一本极富操作性的书。有个家长朋友看完,跟我说:都后悔买晚了,至少在给孩子买玩具这件事儿上,可以少走好多弯路啊!
书里有句很重要的话:
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的素质问题更加重要,而一个孩子出生后头3年的经历对于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所以,早期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学习,不要害怕教育的内容会累到孩子。相反,好的早期教育内容,会让孩子充满兴趣、充满安全感,内心丰盈而踏实。我们需要重视起孩子三岁之前的教育环境,这对孩子的一生都相当重要。
阳台挂着“葫芦果”,一打听可以自己种,4个步骤养出文玩葫芦前几天小花经过一个小区,在一户人家的阳台上看到了一盆非常可爱的葫芦盆栽。一个个小小的葫芦挂在枝头实在是可爱极了,原来这些小葫芦也可以种出如此精美的盆栽,观赏起来比一般的花卉植物有趣多
奇瑞51%股份仅卖144.5亿,国产老大哥为何成这样?业内人:怪自己对于奇瑞汽车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在国产车中表现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奇瑞公司51%的股份被青海的五道口公司以144.5亿的价格收购,这个看起来还是比较令人唏嘘的,为啥当
眼睛是孩子对话的窗户,通过眼睛能够看到世间万物。要是眼睛出现了视力模糊的状况,那么这美好的世界就会变得朦胧起来。我们经常都能够看到很多的孩子戴着眼镜,看起来他们就像一个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但实则戴眼镜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比如天气寒冷的
果果今年3岁了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由于老人腿脚不方便果果自然少了很多户外活动呆在家里干啥呢?手机、平板、电视机是不是已经快成为现代儿童居家套餐标配了也是多少娃爸娃妈提起来就头大的配置但谁能想到果果在看电视的时候离电视屏幕越来越近到医院一检查全
走在街上常常可以看见小朋友年纪小小却早已在小脸蛋上架上了镜框,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小朋友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近视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那么除了因为过多接触电子产品之外,小朋友们近视的原因还有哪些呢?一起来盘点一下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种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孩子不是看电视剧就是玩游戏,有时候眼睛还挨着屏幕特别近。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管理引导,导致不少孩子年纪轻轻就戴上了眼睛,这个时候家长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儿童近视是什么原
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小眼镜”隐忧何以破除?(尹志烨/人民图片)(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 (赵鹏)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夏小末(化名)戏称自己为“眼镜伴侣”,她笑
孩子近视,往往最担心的是家长。眼科医院里,家长有很多关于近视的问题:“父母都没有近视,孩子近视度数却疯涨是怎么回事”“孩子近视后,半年就涨了100度是为什么”“孩子近视只要戴眼镜就可以了吗?”那么近视度数疯涨的原因都有什么呢?首先,孩子无限
走在大街上就会发现近视的人很多,不仅仅是成年人,很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也开始佩戴眼镜了,有一些孩子近视是因为遗传的因素,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用眼不当的原因导致眼睛近视了,家长发现孩子眼睛近视了,一定要及早的治疗,及早控制,否则孩子的度数会越来
很多妈妈都会觉得电视是孩子眼睛近视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小学近视人数高达40%,更是让妈妈们对电子产品都产生了厌恶感。但是研究表明,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真的不是导致近视的直接原因。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证明长期注视屏幕会造成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