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22:19:42 | 浏览:1023
小童书说:
说起早教班,家长们从来都又爱又恨又纠结。
一些不支持上早教班的家长认为,早教班没什么用。另一些支持上早教班的家长则认为,早教班可以提高孩子智力、增强孩子各方面能力。
那么究竟该不该给孩子报早教班呢?我们平时对早教班有哪些误区呢?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早教班,希望这篇文章在早教育儿的道路上,对大家有帮助。
在电视剧《吾儿可教》里,王刚和于明加饰演的一对老夫少妻要给他们的孩子报早教班。
剧里的于明加说不知道给孩子报什么早教班好,王刚就在一旁给她支招:哪个贵报哪个,有真本事才敢喊高价。
于是于明加真的挑了一个贵的,价格一念出来,直接吓得王刚打了一个“奶嗝”:
贵宾金卡全年2万元入会费、8万元服务费……如果学走路还要再交2万元保险费。
这不是抢钱,也不是讹诈,电视剧可能演的有些夸张,但现实生活中,送孩子去早教班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早教班的价格体系大致上是这样的:
一对一上门早教的价格>会所制>精品小课>一般课程
以北京城为例,包括金宝贝(不含会所)、美吉姆在内的一线早教机构,2016年平均价格在200多元一节课,到2019年均价已经变成300元左右一节课。一些家长们比较青睐的精品早教课程(不包括一对一上门早教服务),价格都不少于400元。
这也正是许多家长纠结的地方:不报早教班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早教班又担心花钱却没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类似于有上述价格体系的综合型早教机构。
许多家长以为孩子在早教班就可以被开发智力,变得更聪明、更开朗,其实他们都“误会”了早教班,真实的早教班和早教机构宣传的早教功能,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早教班能提高智力?
基因才是智力的关键
不管家长们承不承认,其实许多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都会抱有“提高孩子智力”这种侥幸心理。
尽管早教班的声音、图像可以给孩子相应的感知刺激,但这对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澳大利亚儿童发展研究专家迈克尔 · C · 纳格尔就说过:
目前为止,仍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超出正常范围的特殊刺激或活动能够让大脑发育到更高水平。
所以孩子的智力发育,还是需要家长在平时多努力,像早教班这种一周刺激一次就能提高智力的,不是闹着玩还能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互动,做好亲子交流,孩子都会越来越聪明。
➣早教班能开发右脑或者全脑开发?
这是伪科学
很多早教班惯用的右脑开发或者全脑开发,其实这都是它们吸引家长报名的噱头。
我曾经试听过一家早教机构的课程,那里的孩子有的才1岁多,就已经可以从100多张图片中指出哪张是蒙拉丽莎了。
那么早教班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的秘诀就是闪卡。
这玩意儿就是闪卡的一种
早教班的老师最常见的方法,是她们抽出两张不同内容的卡片,比如苹果和草莓,在孩子眼前一边读卡片内容,一边快速切换,循环几遍后,让孩子选择哪个是苹果,哪个是草莓。还有的全脑开发课程甚至让孩子“蒙眼识物”。
抖音上有个视频,说一个2岁的孩子在早教班的“教导”下,已经会高级方程式了......
其实这背后的真相就是孩子死记硬背了答案。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说“我小时候300多首唐诗倒背如流,大了之后不记得了。”这是因为很小的时候记忆的东西不是理解性记忆,而是属于机械记忆,即使当时记住了,过后还会再忘记。
当然啦,我并不是说背唐诗不好,只是我更提倡小朋友们可以在理解中记忆,这样孩子背着有意思,记忆的也更深刻。
还有的早教班给出了一个更魔性的解释:右脑有超强的图像记忆能力,每秒能抓取7张以上的图像。通过训练孩子的右脑,可以慢慢地打开孩子的“天眼”……
这种说法完全就是伪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家 John Medina 曾对左右脑的功能区分做出过有力讽刺:
按照左脑和右脑分工的说法,就相当于说,豪华游轮的左侧部分负责维持船在水上漂浮,而右侧部分负责让船在水面移动一样。
实际上航行的过程中,这两种功能船的左侧与右侧都参与了,大脑的两个半球也同时参与人的绝大多数活动。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处理事务都是由左右脑协调的。它们既不能分开使用,更无法分开训练。
➣早教班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3岁以前都是“独行侠”
孩子的社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按照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说,孩子2岁时才能分辨自我和他人,3岁前的孩子不会复杂的社交技能,也不会和谁展开真正的社交。
婴幼儿发展心理学超多案例表明:
当多个孩子处在同一个空间内,孩子们的表现通常是各玩各的。唯一可能让孩子们产生交集的,就是他们聚在一起时会因为一个玩具进行争抢。
比如孩子们可能就是看上了同一个颜色的垫子,或者老师手里的同一个画板……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作为选择早教班的依据。凡是有早教机构的老师强行引导宝宝和其他宝宝互动,基本上可以不选择了,因为这违反了孩子的社交规律,会让宝宝在以后的社交中产生退缩行为。
给孩子创造社交环境,可以带孩子去小区,去公园,让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这种顺其自然的社交效果要比刻意培养社交好得多。
➣早教班能提高专注力?
好动才是3岁以内宝宝的天性
孩子的注意力也不是生来就有的,有数据显示,孩子的注意力时长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数据来源于儿童发展心理学
宝宝小时候正处在好动期,3岁之前的专注力时长最多不超过10分钟,宝宝到5岁之后的注意力才能到15分钟。
当“孩子专注时间过长”,我们就要区别孩子是否处在“沉浸式体验”。
专注时间过长意味着孩子长时间盯着某件事物,不行动也没有情绪变化。
沉浸式体验则指,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并专注在当前的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不受外界干扰。
所以当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长时间关注一件事物,我们就要区分他是不是进入了沉浸式体验,如果不是的话,那就真的要担心一下了。
➣早教班是学知识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是死记硬背
早教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完全不是一回事。早教班不能教会孩子背唐诗、乘法表、算数,但这种灌输式学习和机械式记忆对孩子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想到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一个视频,一个爸爸监督孩子背九九乘法表,可孩子每次背“三五一十五”是都背不会,最后小女孩崩溃大哭“三五太难了!”
而早教班灌输给孩子的“知识”,就和这个小女孩接受的机械式记忆差不多。灌输太多孩子无法理解的“知识”,并不能帮助孩子起到长久记忆的作用,这种无用功不做也罢。
早教的目的,其实是让家长懂得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而这种成长不是用记住了多少知识来衡量的。
综上,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早教班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情商高、智商高的“神童”,那么早教班完全可以不去。
如果你家的经济条件允许,不差钱,又在纠结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不如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问题一:孩子喜欢上早教班吗?
可以带孩子试听一些免费的早教课,看看孩子是否喜欢和适应早教班的环境、老师和小伙伴。
问题二:为什么要让孩子去早教班?
如果你希望通过早教班:
每周有固定时间一心一意陪娃;
通过早教班认识其他同龄的小伙伴和家长;
有个撒欢、锻炼、大运动、释放能量的地方;
和老师交流学习一些育儿方法和和在家能操作的早教游戏。
如果你希望通过早教班得到上述那些,那就可以报。
但如果你希望通过早教班:
帮你带孩子;
培养孩子好习惯;
提高孩子智商;
学习知识;
赢在起跑线上;
甚至仅仅是因为周围人都报名,自己也跟风报名。
这样的心态只会给自己增加压力,不如不去。
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满足,那就可以考虑给孩子报早教班了。如何挑选早教班呢?爸爸妈妈需要考虑到下面这些因素(排序按重要程度):
距离:★★★★★
选离家近的,越近越好。早教机构离家太远的话,舟车劳顿的孩子会感到很疲惫,容易降低孩子的兴趣和期待,家长也不容易坚持下去。
安全性:★★★★
人少,不传染生病最重要。要看看早教机构的环境和设施是否安全,教室是否明亮整洁,是否通风等等,确保孩子在早教班的安全和健康。
早教老师:★★★
最好选小班上课,避免一个老师带好几个小朋友。如果不差钱给孩子报1对1的课程更好。因为如果老师一个人可能带10个或更多孩子,就不能保证老师对每个孩子都面面俱到;其次看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否有专业资格证书,是否亲切;如果要给孩子报英语环境的早教,也要注意外教老师的母语是否为纯正的英语。
课程:★★
给孩子选择的早教课程,具体要看你想提高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比如我们想增强孩子的大运动,那就报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大运动课程。
品牌声誉:★★
主要是避免充值跑路的风险。报班花了好几万,结果说倒闭就倒闭,这种风险谁也受不了,所以还是尽量选择老牌连锁的早教机构吧。
不过一定要注意,报班之后要按时上课,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要甩手让姥姥姥爷带孩子去早教班。因为早教班的本质是促进亲子互动,这个“亲子”指的是爸爸妈妈,而不是别人。
所以既然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就亲力亲为,给孩子高质量陪伴吧,否则钱花的再多也失去意义了。
早教班可以不去,但是早教还是要进行。
早教是给宝宝丰富的,适龄的,多感官的体验。它不是那种灌输式教育,也不像很多父母想象的那样去学认字和加减乘除。它是每个学龄前孩子都需要进行的一种启蒙教育,而早教班只是实现早教的一个场所。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因为对孩子而言,父母才是孩子早教启蒙的第一任老师。
这点我们可以和借鉴歌手陶晶莹的做法。
陶晶莹曾经说:
我在孕前就很认真上早教班学习喂奶、幼儿护理和早教方法。孩子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并坚持要自己亲手带大。为抱小孩,长期受背痛之苦。我认为,在孩子的心中,一切都是游戏,生活和游戏只有融为一体,成长才会变得充满惊喜。
早教课代替不了父母,如果我们带孩子听过几节早教试听课,或许就会发现,其实早教也没想象的那么难,甚至我们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只要用心,家里就是孩子最好的早教场所。
而且相比于早教班的固定地点和时间,在家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会更方便灵活。我们也可以参照早教课,自己在家里给孩子设置“课程”:
体能课
作用:锻炼宝宝的平衡感和协调感
方法:可以参考一些陪玩的书籍。小一点的孩子引导他做一些障碍爬行、平衡走等。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到室外做一些简单的竞赛游戏,如推球等。
艺术课
作用:让孩子体验颜料色彩和质感
方法:准备一些白纸、画板和各种安全的颜料道具,让孩子蘸着颜料照着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创造”。
音乐课
作用:锻炼韵律感和对音乐的兴趣
方法:最好给孩子买一些节奏感强的小乐器,比如小电子琴、沙锤等,放一段音乐,和孩子一起随着音乐打节奏。
可能爸爸妈妈们平时工作都很忙,没太多时间陪孩子做这些系统的课程,但是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说话,做运动,阅读,社交......
我们的每一次陪伴都是对孩子早教的过程,多陪伴孩子一点,孩子就会成长的快一点。
我也真心希望,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每一位父母都能少一份焦虑,多一份耐心。
在全脑开发教育中,会常使用一种训练方法,就是用卡片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利用卡片锻炼想像的次数,次数越多想象力就会越强。想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给大家介一点凝视训练、3D卡片训练和曼陀罗卡片训练。三、曼陀罗卡片训练曼陀罗卡片训练就是凝视曼陀罗图形
现代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大脑的开发,不仅仅是学习和记忆课本的内容。孩子学习各种才艺,唱歌、乐器、美术、跆拳道、跳舞,参加各种活动,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全面的发展,对于音乐、图型、图像的感知,本质上就是对于大脑的全方位的发展。那么,对孩子进行全
随着脑科学与教育的发展,原来主要服务于医学的脑科研成果,也逐渐服务于教育。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界逐渐出现了一些能够体现脑科学服务于教育的新名词。例如:遗传智慧、右脑开发、右脑教育、全脑开发、全脑教育、海马记忆 、晨阳全脑chenyan
为什么要提倡教育首先就是国家政策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
全脑教育的优势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全脑教育的出现更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启智力,引起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想掌握好的发展时机,选择一个有发展实力的项目是成功,美赞童全脑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美赞童全脑教育的创业优势如何了,接下
徐建中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所谓的“全脑教育”乱象。这种打着“脑科学与教育”培训的旗号,在家长、学生中大肆传播的“神经神话”,根本就没有脑科学证据支持,却对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所谓“全脑教育”,就是一些以牟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打着
北京商报网一场突发的疫情,让刚刚兴起的在线早教意外焕发新生机。日前,国家卫健委发文,全面暂停3岁以下婴幼儿早教、托育机构等线下培训,鼓励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供早教服务,这无疑给了在线早教C位出道的良机。此前在线早教赛道因为商业模式及场景
早教非常有必要,但早教不是越多越早就越好。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对孩子充满爱的照料,让孩子身体、智力和社会化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才是好的早教。只有意识到这点,我们才不会迷失。很多孩子一两岁的宝爸宝妈会问我:需
文:玲珑 原创首发说起早教,家长们都是又爱又恨,但又格外关心。早教中心越来越多,上早教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我的邻居、朋友和同事有很多都在送孩子上早教。当然没有上早教的也有很多。有人说早教是个伪命题。早教能不能教会什么还是一个问号,有没有必要上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报道(记者 李晓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期间,培训机构不能开门营业,我们表示理解,谁知道疫情防控情况好转了,得到的通知却是关门停课而且不能退款。”近日,多地悦宝园早教机构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了他们的遭遇。上海家长邹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