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早教是不是越早越好?过度早教会让孩子厌学,剥夺他们的快乐

2023-02-22 23:40:02 998

摘要:随着早期教育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家长熟知。很多家长通过网络或口口相传,都知道0-6岁的孩子,正是处于大脑黄金发育时期,0-2岁、3-5岁这两个重要阶段,是孩子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不少家长都期望于早教能让孩子在同...

随着早期教育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家长熟知。很多家长通过网络或口口相传,都知道0-6岁的孩子,正是处于大脑黄金发育时期,0-2岁、3-5岁这两个重要阶段,是孩子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不少家长都期望于早教能让孩子在同龄人之中更胜一筹,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报各种早教班,看着别人家的宝宝会英语了,恨不得自家孩子马上流利的一口英语好,看别人家的孩子会跳舞了,又马不停蹄的送往舞蹈班。现在都是这样的一幕,八点从舞蹈班接了孩子送画画室,从画画室里出来又赶紧去练跆拳道,如果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懂得多,会的多,家长们开始不淡定了,于是培养孩子的年龄又提前了。

早期教育是不是真的越早越好?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早教?

早教,简单的说,0-6岁的早期教育,复杂一点的说,就是根据孩子的敏感期,进行针对性学习,达到提升孩子综合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很多家长在这里会产生一个误区,认为早教就是抢先教育,而往往忽视了之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根据孩子每一个时期的接受能力来同步进行。传统的早期教育侧重于提前学习,将小学的课程提前灌输给孩子,或是使用题海战术,让幼儿在反复训练中掌握答题技巧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早教方法很大程度上无视孩子的自身特点和发育阶段需求。

各种大脑发育的研究表明,3岁以前大脑的所有部分都同步发育,特别是情感方面发育得最快。所以这一时期用多样的经验体会给孩子营造自我素质培养的环境比加强学习更重要。而强行灌输等过度的幼儿教育手段正是科学早期教育所反对的,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消极影响,更会对幼儿成长产生巨大危害。

过度“早教”,将你的孩子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肯定是越早越好。其实不然,每个孩子都是要到一定年龄才接受相应的知识,比如一个孩子在6岁的时候学习一件事情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同样的事情等到他8岁的时候可能只需要一个星期或者两三天的时间。

当然越短时间学会知识,对孩子来说在感知上会觉得越容易,所以就算一定要孩子去超前学习那些跨越年龄的知识,但是孩子在畏难的情绪下,却很难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并坚持下去。换句话说,即便孩子在家长的高压下暂时让孩子比起同龄人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但是在违反幼儿教育的超前认知下,一时的领跑优势也很难保持下去。

美国有关调查发现,经过正常早教的孩子在中小学的升学率,是没有受过类似教育儿童的10倍,其智商也平均高出其他孩子15分。但在过度的早期教育下过于紧张的儿童,一般在小学四年级时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逐渐失去以前的优势。

过度的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

第一,是导致了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快乐,影响他们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更关键的是,过度的幼儿教育对于孩子以后的小学生涯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在幼儿阶段接受过“小学化”教育的孩子,上小学后对正规小学教学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必将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不高。

第二,对孩子的“高标准”会抑制他们的“高层次思考”。

绝大部分孩子的智力水平与年龄往往是成正比的,当家长要求他们做明显超出当前年龄应该理解的事情时,孩子的头脑会主动开启“低层次”思考模式,满足于一知半解,表面明白。然而,通过这种“学习”而掌握的知识往往并不牢固,甚至是错误的,往往在以后的日子里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重新进行校正。好比让2岁的孩子学乘法,就算他们能将乘法表背的滚瓜烂熟,可却不可能真正理解这样做的含义。等到日后真正运用时,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低层次的思考方式,而无法运用高层次的思维来理解。

第三,过度的早教,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父母要是只希望自己满意而让孩子接受早教,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只想着去迎合父母,而不愿意去探索,他们原本对事物的好奇心就会慢慢消磨而光。

好比父母希望孩子练习书法,孩子明明对书法独特的运笔方式很好奇,但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知道苦练,而无法掌握其中的精髓,甚至都无法领悟到书法的美感,那完全就是本末倒置了。

幼儿教育不是小学教程的下放,不是强迫孩子做奥数之类的题目,而是教育他们思维的方法。遵循规律培养孩子,才能为他们奠定终身健康成长的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早教才是最正确的呢?

早教绝不是抢先教育,遵循规律最重要

其实,幼儿的成长和知识的学习有自己的时间表,多年来从事家庭与儿童健康发展的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表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除了百分之三的超常儿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发展都遵循着这一规律,打破这个规律,往往会适得其反。

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神童和专家,也不是超前、超常地学习知识、识字、背诗歌,而是以科学的教养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以及幸福的童年,既让他们享受童年的轻松快乐又对将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俗话说:“跑得快不一定跑得稳。”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家长有几点一定要注意:

1、注重对孩子天性的培养,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

有些家长认为早教就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提前学知识;或是认为早教就是智力开发,从而也就忽略了孩子去全面素质的教育。

科学的早教应该是以情为先、以养为主、养教结合,重在品格素养和潜能开发的早期教育,包括感知、语言、动作、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开发智力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与人沟通的能力、乐观的品质等等,而不单纯的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成长化为取向,在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大领域,奠定孩子终身发展的基石——即幼儿教学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和方式来开展。

其实在一些自然的生活环境中,如看连环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等,同样可以帮助儿童发掘其内在潜力。

失去早期教育机会的父母,只要坚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仔细而得当地引导,同样可以赶上那些受过早期教育的儿童。重要的是这不应是枯燥无味的灌输,不是单纯教孩子什么东西,而是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感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

2、因材施教,早期教育应在生活和游戏中渗入

我们所提倡的学前基础教育,是从孩子们的生活和游戏中,发掘不同的主题,选择与其年龄及发展水平相符的内容和方法来指导孩子,并不是什么都赶早了就好,在幼儿阶段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发育特点提供与之相符的教育内容。

很多家会长说,如果我的孩子不学别人在学,那孩子就落后在起跑线上了,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家长不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不玩,别人的孩子在玩,也是一种落后呢?

日本教育专家久野泰可说过,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回答试卷、应付考试的能力,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能力。

但非认知能力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更为关键,那就是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抗受挫折能力、失败了再爬起来的能力,也就是社会性能力。

不光是书面知识、纸面答题,要真正能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能力将会体现在孩子长大后的方方面面上,都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完成的。

3、注重孩子身心健康与安全,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保证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健康与安全,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在教养方式上要求家长既保护又放手,保护是为了让孩子避免意外,放手则是为了让孩子有能力应付意外。

孩子除了具有生存、健康、安全等基本需要以外,还有归属、爱、自尊、求知和审美等高层次的需要,发现和满足这些需求也是早期教育的内容,这些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在孩子的学习和智力上,但是对孩子早期的人格塑造,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说过:“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可见,家长对孩子内在需求的满足,对她们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4、千万别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切记拔苗助长

很多时候,家长们还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对比,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因此感到非常焦虑。

其实,每个孩子在生长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截取发展比较慢的一段和其他孩子对比,是不科学的。

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今天去学英语,明天去学舞蹈,这不禁让孩子在疲惫中对于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同时家长的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的不自信与叛逆。

孩子在学习中必须快乐,才会有好的效果。有趣的教具、温馨的教育氛围都是让学习变得快乐的方法。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快乐的学习氛围。就像蒙特梭利说过的,只有快乐才能集中,只有集中才能学到东西。

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克制自己的名利心,等孩子慢慢的长大,自然就懂得了这个年龄该明白的事物,根据孩子的节凑去早教才是最为科学正确的做法,切记揠苗助长不可取!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