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教非常有必要,但早教不是越多越早就越好。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对孩子充满爱的照料,让孩子身体、智力和社会化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才是好的早教。只有意识到这点,我们才不会迷失。很多孩子一两岁的宝爸宝妈会问我:需...
早教非常有必要,但早教不是越多越早就越好。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对孩子充满爱的照料,让孩子身体、智力和社会化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才是好的早教。只有意识到这点,我们才不会迷失。
很多孩子一两岁的宝爸宝妈会问我:需要送宝宝去早教机构吗?什么样的早教机构比较好?总之,一提起“早教”这个词,大部分父母会马上联想到“早教机构”,仿佛“早教”只能在“早教机构”中才能进行。而事实上,早教实际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宝宝从出生后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视为早教的一部分——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邻里关系等都会影响宝宝的发展。所以当我们说起早教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早教机构。
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宝宝在早教机构中的表现不理想,而质疑宝宝的能力或者发育不正常。有好几位妈妈曾私信给我,都流露出焦虑。比如有一位妈妈说,我家宝宝去上早教课,跟着老师没做几分钟就想走开。老师批评他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规则。她很着急地问我,怎么才能让宝宝集中注意力更久?
其实一两岁宝宝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或者不能长时间跟着集体做活动,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一阶段中,他们最喜欢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感兴趣的事物。如果父母不理解这一点,老师的一些负面评语就会让他们非常焦虑。有的家长还对孩子感到失望,甚至流露出非常明显的消极情绪。殊不知父母的消极情绪反而会影响宝宝的学习,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令孩子丧失兴趣、学习倦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正因为早教机构的不尽如人意以及对早教的误解,很多父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崇尚所谓的“放养”——撒手不管。直到孩子上了小学,出现各种问题才急了。有妈妈在网上向我求助:自己一贯践行快乐教育,学前对孩子没有任何辅导,结果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天天被老师差评,自己每晚都忍不住对孩子咆哮。这种情况又是走向了父母毫不作为的极端。
早教不等于“早点教”,但父母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让孩子“野蛮生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早教,为什么要进行早教,早教应遵循的儿童成长规律是什么,然后再来解决什么样的早教是好的早教这个问题。
早教需要符合宝宝的发展特点,也就是说,输入宝宝大脑的信息,方式和强度都要适当。比如,在出生后的头一两个月,宝宝喜欢看对比明显的图片,最好是黑白图片;到6个月的时候,宝宝对颜色的知觉才和成人差不多。所以,我们提供的视觉材料,要符合宝宝视觉发育的阶段特点,不应一味给他们看色彩丰富的图片。另外,我曾经看到,有妈妈对着一两个月大的宝宝使用闪卡,每隔几秒钟就换一张图片让宝宝看。这样的信息输入太多太快,而宝宝并没有做好准备去接受这样的刺激,反而有害无益。
在0~3岁期间,和父母或祖辈的互动是宝宝各种信息输入的主要来源。这些互动需要有适度的频率,让宝宝有反应的时间和空间。现在,我们常常提到“高质量的陪伴”一词,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并不等于成人一刻不停地哄孩子、陪孩子玩或者逗孩子。
有些成人特别宠爱孩子,不顾孩子的节奏,不停地对着宝宝讲话、大笑,或者隔一会儿就为宝宝换一个玩具。他们和孩子的相处,其实不能称为互动,因为成人是主导,是发动者,宝宝只是接受者。同时,宝宝本身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如果成人一直不停地说话、逗笑,他们能够静下心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体验的机会就少了,他们会迷失在这么多的信息里。很小的婴儿无法承受频率和强度过分的互动,在面对这样的情景时,有的宝宝甚至会转开自己的头或者闭上眼睛来保护自己。
有些父母总想让宝宝学习一些技能,比如看图识字、数数。我曾经收到家长私信,问我该不该让宝宝去上个画画班。我一问,孩子才两周岁。其实对于两周岁的宝宝,应该先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让他们操作各种物品,而不是画画。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大量的练习,即使可以加速一些技能的发展,也不太可能加速情感发展,这是由大脑负责情感区域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发育速度决定的。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University of the Sunshine Coast)的迈克尔·纳格尔(Michael Nagel)博士指出,因为孩子的情感调节能力、压力调节能力都有限,如果父母让他们太早接受太多学习任务且目的性太强的话,很可能会破坏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对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将来的长期发展都很关键。所以父母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孩子的学习窗(learning window) 是比较长的,充满了多种可能性的发展期间,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越早开始学习某些任务会越好,或者幼儿必须长期处于过多信息、过多练习(hyper-stimulated)的环境里。相反,父母应该关心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爱和稳定的环境,关心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他们的技能进步。
特别声明:所有内容均获中信出版社授权连载,其他平台及个人不得转载。本文节选自《养育的选择:13个育儿困惑解答给你一个科学教养观》陈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