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3步帮助父母搞懂,什么是早教?早教有必要吗?早教班该不该上?

2022-10-23 03:35:23 4040

摘要:前些天我在朋友圈里发,说因自家姑娘动手能力强,导致上课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升一级。随后很多朋友都私下问,孩子到底该不该上早教班,什么时候上早教班合适,什么样的早教机构比较好?毕竟早教班一年动辄一两万的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开销。...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里发,说因自家姑娘动手能力强,导致上课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升一级。随后很多朋友都私下问,孩子到底该不该上早教班,什么时候上早教班合适,什么样的早教机构比较好?

毕竟早教班一年动辄一两万的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开销。

而且不光学费,接送孩子的停车费、油费;上课赶不上饭点儿,在外面吃个饭,无形之中的花费算下来也不少。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一提起早教这个词,大部分父母都会马上想到"早教班",好像早教只能在早教班进行一样。

然而事实上不如是如此,早教其实不单单指的是上早教课,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从宝宝出生后,所接受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视为早教的一部分。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等等都会影响到宝宝,都是宝宝学习的一部分。

婴幼儿大脑的可塑性决定了早教的必要性,但早教不等于上早教课

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考虑他未来几十年要怎么过。

为了让孩子过得好,赢在起跑线成为了父母们的共识,有的孩子明明才 6 个月,家长已经开始考虑小升初前要上几个早教班了。

杨幂就曾在金星的节目聊上育儿经——"小糯米"6个月上早教课。

香港更是有一位孕妈直言:这一次我要赢在子宫!

香港 TVB 曾经出过一档真人秀节目《沒有起跑線》。一个怀有 5 个月身孕的家庭主妇在产检时表示:"上一胎就是不想做怪兽家长,所以什么也没为儿子准备""。

可到了儿子面试(两岁孩子的幼儿班)时,对比其他的宝宝,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落后别人家孩子太多了。

"我问那个妈咪什么时候去上的兴趣班,她说六个月就开始上了。六个月时,我儿子还在家里地上玩。"

所以 这位妈妈决定,一定要让第二胎的妹妹"赢在子宫里"。

但其实早教不等于去上早教课。

早教是指给婴幼儿提供各种条件,促进其健康发展,包括生理上,认知上以及社会化和情感上的全面发展。

脑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生的头三年,婴幼儿大脑的发育突飞猛进。

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之间的间隙叫突触,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细胞传到另一个神经细胞。

婴儿刚出生时就像个小接收器,通过看、听、闻、尝,触摸等接收外界的信息,当他们两三岁时,大脑突触的数量是成人的两倍。

越来越多的突触是宝宝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神经细胞和它们之间的突触想象成一个交通网,那么突触越多,代表神经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路"越多。

神经细胞就像在这些路上跑的车,它们的任务是把信息准确地送到目的地。

比如,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要把信息送到大脑的视觉区去处理,而不能送到大脑处理语言的语言区。

当然,"交通网"上的"路",并不是越多越好。 路太多,就不能让信息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婴幼儿的突触在3-4岁达到数量的顶峰,接下来就要根据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慢慢修剪,让信息传送更准确、更有效、更快速。

宝宝通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小手摸到的(包括被触摸)信息。这些信息不断地丰富、调整整个"交通网"的每一条"路",使其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种信息。

大脑这个交通网一边在增加有效高速的路,一边在修剪没有用的路,使它的工作更为有效,一些不常用的或者效率不高的小路就慢慢被修剪掉了。

因此婴幼儿在其生命早期所面临的环境,对其大脑的发育与一生的成长都影响重大。

但这些早期教育的本质是亲子互动,而不是单纯的去上早教课。

早教课一般一周两节课,一节课只有45分钟,这样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达到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目的。

父母帮助儿童均衡发展各种感官,才是真正好的早教

其实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发展,早教班是远远无法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的。

真正好的早教是,父母帮助儿童均衡发展各种感官。

婴幼儿对世界的了解来自他们的各种感官和他们的动作。他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巴尝或者咬、用手摸等,都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他们的触觉、运动知觉等是探索世界的基石。

很多新手父母对视觉和听觉的发展很重视,让宝宝听音乐,给他们看各种图片,但是对宝宝的触觉、运动知觉常常忽略。

特别是老人们,把宝宝当成心肝玉贝,很多时候不让动、不让碰,去哪儿都抱着,还有一些有洁癖的父母,不让孩子乱爬乱啃,这些做法都会无意中剥夺宝宝的一些发展机会。

小宝宝在6个月以内,嘴,舌头和手是他们探索世界的要工具:

当他们能够抓握物品的时候,任往喜欢把物品放到嘴里啃;

五六个月的时候,会用内只手把一个玩具来回倒腾;

当他们会爬了以后,接触的世界更广了,开始想要玩各种东西。

比如,他们可能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发现感受各不相同;也可能通过推方形的积木和圆柱形的积木,发现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 也许他们还会从中发现圆柱形的积木和汽车轮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

再比如,宝宝有一段时间喜欢丢东西,坐在椅子上,喜欢把玩具或者勺子丢地上。妈妈捡起来,他们又丢,有时候妈妈就很恼火。

其实这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一些物体的掌控力。

父母可能觉得这些都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婴幼儿就是通过这些活动和体验,发展运动知觉、观察力、思考力、适应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早期教育。

还有宝宝的运动知觉对他们的发展也很重要。

当宝宝在各种环境里活动,他们会基于种种体验调整自己的身体来适应。 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在发现、学习、总结和应用策略。

发展心理学家卡伦·阿道夫做过很有趣的实验:让刚学会走路的幼儿,在不同的路面环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很可能会调整策略。

实验者设计了能调整坡度的通道,通道的另一边是妈妈和宝宝最爱的玩具。

当通道有一点点坡度的时候,宝宝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走经验,知道自己这么走下去没有危险,于是,他们就直接走下去,拿到喜欢的玩具。

当坡度增加的时候,他们感到,这样走下去是不安全的,可能会摔倒,可是那头有妈妈和最爱的玩具,怎么办?很多宝宝会调整自己的策略,他们坐在地上,顺着通道滑下去。

当坡度变得更大的时候,有的孩子会想办法,比如趴在地上,顺看通道慢慢滑下去。

在运动中整合信息、调整策略,既有利于宝宝运动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任何生活中的经验和变化对孩子说都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多样化的环境,让孩子的各种感官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课的主力军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迷失和焦虑,特别是养育孩子的方面,特别容易受到各种早教机构的迷惑。

但是不论是上早教班还是不上早教班,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记住,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

我带姑娘上早教班,没有任何世俗(一定要出人头地)的困扰,更没有任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暗示,只是一个单纯、直接而迫切的愿望——我要多带她接触一下陌生人。

宝宝的发育始终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刺激,我的初衷,就是能够寻求一个符合这个年龄阶段,且前提一定要安全、卫生、最好能有成长伙伴一起学习激励、爸爸妈妈也能互动参与的社交圈。

我并不认为上早教是一个"必须",而最重要的是,姑娘每次去都会开心的不得了。

那些任何细小的、毫无意义的动作都可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她也会因为得到家庭以外人员的鼓励而大受鼓舞。

我从未期待她能从课堂上学到什么具体的知识,早教能给我的就是亲子陪伴,而且是现阶段最科学、最系统的高质量陪伴,是可以不断复制和发挥的快乐时光。

但是上早教课也有误区:

1.不要一味依赖早教老师

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遇到有的老人带着孩子上课,就是把孩子扔在哪里不管了。

上早教课不能一味依赖早教老师,所有的早教课堂都不能每天为你服务,一周有限的几节课只是在教给父母方式方法,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配合和家庭教育,只有在家不停地重复,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下去学习。

2.不要与其他孩子比较

在早教班也有的妈妈特别焦虑,看到别人比自己家的孩子表现的比自己家的孩子好,就开始着急,甚至训斥自己孩子等等。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成长就像大自然的花朵,各有花期,每一朵先后有序,父母只需静待花开。

父母不要与其他孩子比较,早教课只能是作为培育孩子的一个辅助手段和环境,而不是培养神童的地方。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成长和发育的阶段不尽相同,最好的监测是对宝宝自身的纵向比较。

我们作父母的都知道0到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3岁时脑体积相当于他成年时的80%。

这个时期也是他学习能力最强、学习欲望最高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期给他进行最科学有效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为他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孩子的早教班可以不去,但是早教不能少。

在这里为父母们总结了几个关键词:陪伴、对话、运动、阅读、交际、探索。

不论什么方面的早教,父母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均衡发展的孩子: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万物有强烈的兴趣;

在玩玩具的时候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

在游戏中学会和同伴交往,包括解决冲突等等。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